Science Events
2017-05-17 11:26
编者按:
太阳集团官网在全国率先推出针对青年学者的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遴选建设了三批共40支“70后”学术团队,2016年遴选了26支青年学术团队。这些团队锐意进取、充满活力,在推进跨学科研究、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开展智库服务、深化国际合作、举办品牌活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就。为及时展现青年学术团队风貌,“武大社科动态”公众号特设立“青年学术团队风采”专题进行系列报道,欢迎大家关注。
“我国地域非均衡发展的格局与治理”团队自2016年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经负责人王磊副教授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商议和筹划,于2017年春季正式发起了“珞珈区域讲坛”系列学术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五期。
团队要求每位成员基于自身的学术网络和资源,围绕我国当前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邀请来自经济、管理、地理、规划等相关领域的中坚学者和从业人员,每月举办1-2次开放式的小型研讨会。讲坛旨在为团队成员创造经常性和实质性交流机会的同时,也为学科发展凝聚资源和动能,实现团队建设与成员个人发展的良性互动。
首期讲坛——“湖北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3月25日的首期讲坛邀请了湖北省发展与改革委中部办副主任陈军,就“湖北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了解析。该规划的发布,标志着中央自2006年起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表明中部地区所承担的功能正在由自发的集聚和被动的承载,变为积极的引领和主动的辐射。讲座中,陈军主任围绕着湖北如何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产业的升级,如何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同时,推动省内和省际间的一体化发展,如何在建设“一主两副”的同时,推进“多极”的发展,如何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的同时,保障粮食生产和保护绿水青山,又如何由整体的追赶和崛起,转向局部的超越乃至引领等系列问题,与来自校内外各单位的数十名师生进行了将近两小时的热烈讨论,并达成了以服务湖北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未来开展合作研究的共识。
第二期讲坛——“中国城市化的特点、问题及治理”
4月6日,应团队成员李志刚教授和范斐博士邀约,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宁越敏做客第二期讲坛,对“中国城市化的特点、问题及治理”进行了研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2016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超过了57%。宁越敏教授指出,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首先是规模大、速度快,半城市化现象显著;其次是城市化的区域差异突出;第三是都市化现象已经显现,大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围绕上述城市化现象的动力机制、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应对,宁越敏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与近百名师生进行了频繁的讨论和互动。
第三期讲坛——“以度量之器行权衡之道:城市区域发展评价中的收入指标运用及其适用调试”
第三期讲坛于4月24日举行,团队负责人王磊副教授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喻锋副教授,就“以度量之器行权衡之道:城市区域发展评价中的收入指标运用及其适用调试”进行研讨。他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区域发展评价一直存在着分散化、非常态化和规范化缺失的状况,作为“度量之器”的评价指标的遴选与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预设的价值实现,价值评价被替换为了简单的“指标演义”,导致城市发展评价中地方政府实然的行为逻辑与应然的价值标杆之间产生了显著离差。对此,喻锋副教授以收入相关评价指标的遴选与运用为例,展开基于实际案例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尝试以此来分析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模式特征并剖析其内在逻辑。讲座内容对于丰富和发展城市区域发展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具有重要价值,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第四期讲坛——“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武汉光谷迈向创新中心的演化之路”
5月8日,第四期讲坛举行,王磊副教授和张司飞副教授邀请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梅丽霞副教授,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武汉光谷迈向创新中心的演化之路”为题,从经济地理的微观视角对武汉光谷的创新之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梅丽霞副教授首先以两个疑问切入主题,即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裕?以及为什么中国专利和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但仍不是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通过理论视角和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她指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流动的频率和结构、而非知识存量的规模与大小。通过回顾上世纪末以来光谷企业的衍生(spin-off)过程,并辅之以对企业专利信息的解析,梅丽霞副教授进一步揭示了光谷从传统的实验室创新走向基于市场创新的路径,在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不仅自身具有创新能力,而且相互间交流频繁的企业的同时,也在世界光电子产业版图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第五期讲坛——“创新创业与智慧城市”
5月12日,团队成员杨刚强副教授和李雪松副教授邀请了中国软科学研究会高级工程师罗尚忠,作题为“创新创业与智慧城市”的第五讲报告。罗尚忠认为,智慧城市的内核是创新型城市,基础在于城市的创新创业氛围,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的培养、汇集和发展,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移动互联的基础设施建设。他分别从人才培养、政策制度、科研管理、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环境角度五个层面详细阐述了创新型城市管理。最后,罗尚忠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医疗、政务、交通等各领域的变化和体现,并再次指出人、而非物,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在提问和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当前“双创”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目前,讲坛的持续举办已吸引了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科学与技术发展研究院,和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师生,以及省科技厅、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大地风景等实务部门人员的参与。基于“立足本地、放眼全国”的思路,讲坛也通过微信公众号“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和一些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欢迎更多学者来到珞珈山麓,分享他们对于社会经济空间的认知。
“我国地域非均衡发展的格局与治理”青年学术团队由九名成员组成,负责人为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王磊副教授。成员有中部发展研究院杨刚强副教授、张司飞副教授、孙元元副教授、范斐讲师,城市设计学院李志刚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雪松副教授,以及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叶林教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叶振宇副研究员。团队成员跨越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根据自身的积累与专长,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分别集中在人口、产业、创新、环境的非均衡格局及其治理路径。在此基础上,组织和开展团队性学术活动,将有利于推动对于我国空间发展动态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认识的同时,彼此间碰撞出新的方向和孵化新的成果。
团队建设启动近半年来,已取得了系列成果,包括2篇SSCI论文,5篇中文重要论文,在国内重要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在境外出版英文编著1部,1篇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除“珞珈区域讲坛”外,作为平台建设和团队活动的内容,团队还在2017年4月底参与承办了2017年首届珞珈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目前,团队正在筹建“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倡议学者联盟”,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积极开展主体功能区研究。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太阳集团官网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Copyright @ 2025 太阳成集团tyc539(MACAU)官方网站-Made i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