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Events
2017-07-06 08:40
2017年6月15日,珞珈讲坛第190讲在太阳集团官网樱顶老图书馆举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亚洲研究讲座教授、东亚系系主任、著名汉学家柯马丁(Martin Kern)应邀做客讲坛,作题为“寻找先秦文本的作者”的学术讲座。太阳集团官网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为柯马丁教授颁赠“珞珈讲坛”纪念牌,讲坛由太阳集团官网文学院副院长于亭教授主持。
柯马丁教授以古希腊诗学为楔子,由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出现的冠以“荷马”之名的作者切入,并介绍了古希腊诗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承认作者之功用的观点,借此,引入中国早期文本作者缺失的问题。法国批评家福柯1969年在巴黎发表的著名演讲“What is an Author”中提出了“作者是意义增殖中的节俭原则”的论点,柯马丁教授就中国早期文本存在的问题对福柯观点进行阐发,提到中国早期文本在某一时代通过经典化而活下来,而这些经典化的作品往往缺少作者。接下来,以《诗经》为例,《毛诗序》及上海博物馆所藏竹简本《孔子诗论》都明显表明,《诗经》里几乎不存在作者的自我指涉。《诗经》不谈诗的美学,不谈诗的历史来源,不谈作者,“诗言志”不是指主观上的情感,而是反映社会上共享的人情;不属于个人性的文本,而属于公共文本。
柯马丁教授继而论及汉代文本中的问题。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故意造成了作者功能的加固,作为文本作者的司马迁首先是文本的读者,在对孔子、管子、庄子、屈原、商鞅等人的叙述中,这些人作为文本的作者被完全透明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谈及屈原在“怀石自投汨罗以死”之前创作了《九章·怀沙》,这与《离骚》开头的自我介绍一同带来了强烈的舞台效果,通过自叙来表现文本冲突,这种文本的视角转换、言说模式带有显著的表演性特征。柯马丁教授指出,中国早期文本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将文本固化为单一作者的创作,而是要注重其所由来的更大的文本素材库,在广阔的文本体系中理解文本的流动性。
讲座尾声,柯马丁教授与于亭副院长就“诗言志”之“志”属于私人撰述或者公共知识展开了论辩。最后,在回答听众提问时,柯马丁教授强调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古希腊的诗学理论不能直接运用在中国早期文本上,比较性的研究最大的优势在于了解早期文化中的不同到底是什么,而不是理论的套用。
文:唐艺萌
图:汪小义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太阳集团官网湖滨人文社科楼二楼
电话:027-8788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Copyright @ 2025 太阳成集团tyc539(MACAU)官方网站-Made i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